, ,

要旅行的「小小」朋友,搭乘心理韌性航空五大理由。Traveling builds children’s resilience.

     當初我帶著11個月的幼兒前往歐洲一個月的時候,身邊響起許多聲音,很多人都想說我瘋了,有些人直接跟我說:「你現在帶她去?她又不記得?幹嘛浪費錢啊?」

    是的,孩子可能不會記得她在亞德里亞海邊踏出人生的第一步,但是你知道嗎?

    旅行,是訓練心理韌性很好的媒介。

    沒錯,在許多人眼中我是瘋狂的,打開行李箱,有一半都是尿布,我還是執意要出國去旅行。 一直以來,我熱愛旅行,走過許多時候,我的足跡或許留在許多的國度裏面,寫在異國的街是一種永恆的瑰麗留念;踩在熟悉生活的土地上是一張張珍藏的明信片。走過了不少的國度象徵走過人生許多,轉換了許多也變動了許多,旅行,也教會我許多,當然,我有了小孩以後並不會改變我對旅行的熱愛。

    出國自助旅行,看似放鬆但其實承受壓力,但與孩子一起冒險,是增進情感與韌性最佳的機會。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為什麼旅行可以訓練心理韌性?

 

研究發現,旅行和冒險活動能有效促進兒童的
心理健康、自主性、社交功能和自我效能等
心理韌性因素。

    研究表明,旅行經歷,尤其是戶外教育體驗,可提高學齡兒童的社交效能和自我效能,從而增強他們的適應力 ( Hayhurst et al., 2015 )。再者,研究還發現,在這些旅行經驗當中,經過設計的體驗式冒險,對於促進兒童韌性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尤以對女性兒童更為顯著(Beightol, Jesse, et al., 2012;Slee, Vikki, and John F. Allan., 2019)。但不論是不是設計的戶外體驗活動,旅行,可以幫助孩子的心理韌性主要聚焦在幾個部分:

 

面對新環境-適應力考驗

    一個短則4個小時,長至14個小時的飛行,都得以讓我們身處在完全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新環境,孩子必須與我們一起不斷的轉換,面對未知,可能迎來焦慮,也很可能會有點緊張,我們更直接跳脫了既往的熟悉,或許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點質疑,都會有點膽怯:「這樣真的可行嗎?這條路是對的嗎?」;像我們在剛下飛機的時候要找到去市區的公車站搭車,要搭幾號車,要在那邊下車,都是考驗。

    我們考驗過去的經驗,也考驗著我們自己。我們一起面對,不僅是共同記憶,也增加凝聚力。

看見差異與重新理解-應對考驗

    我們可能會因為文化的差異,事先向孩子講解,但不管如何,孩子還是會自己觀察、自己發現差異,像他們會問:「媽媽,為什麼他們跟我們講的話都不一樣?」;「媽媽,這個是什麼?那個是什麼?為什麼我們台灣沒有?」

    當他們發現東南亞國家很多都有嘟嘟車的時候,會問為什麼台灣沒有呢?當我們在日本沖繩開車的時候會問:「為什麼這邊的車子停紅燈會自己熄火?」;接著就是開始討論這樣的好處是什麼?壞處有可能是什麼?

    在治療室裡我用不同的教具在幫助孩子訓練觀察力,但一定要在教室裡學嗎?其實旅行也是很棒的一種方式。觀察力好的孩子,不是只有在學業上展現,應用在人際社交上,會知道一些敏感的細微變化,比較不會太白目。看見差異,需要觀察力,所有的改變,都源自於「覺察」,能有覺察,才有改變的可能性,才有應對策略。

挫折容忍度-耐力與情緒調節考驗

    自助旅行很多時候,都需要等待,考驗的都是耐力。我們在菲律賓機場外的公車站不停地等待,已經是晚上快九點(睡眠時間到),孩子問車子什麼時候來?媽媽我跑去問工作人員,工作人員明明跟我說15分鐘後會有一班車,但問題是我們已經等了30分了?跟孩子們說明,孩子們全身疲憊,但是沒有辦法,就是等,到最後就是一上車已經睡歪。一早在郊區的度假村吃早餐,想吃麥當勞?抱歉,沒有,第一道就是菲律賓的經典「酸湯(Sinigang)」,哇哇叫說不想吃?沒有辦法肚子餓也還是吃掉。吃完再跟著爸媽一起去問租車的事宜,問一間又一間再一間,在炎熱難耐的夏天,沒有冷氣,大街上是車子的廢氣,整個熱到爆炸,女兒一直吵著要吃冰淇淋?沒有辦法,sorry,也要等。

    旅行,離開了熟悉,很多東西都無法比照辦理,不是想吃冰淇淋就打開冰箱,不是想去哪裡就跳上自家車,不是我們想要怎樣就可以怎樣,離開了我們自己的地方,很多的不便,考驗的,都是耐力,還有情緒的調節能力。

融入新環境-自我效能考驗

    孩子在新的國家語言不通,有沒有辦法結交新的朋友?對小小孩來說,在游泳池當中光是看對方用浮板用的很好,想要借來玩,都可以變成朋友。語言?根本不是問題。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由心理學家Albert Bandura提出,指的是一個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特定任務。當媽媽的我發現兩個孩子與新朋友玩得很高興,稱讚他們很厲害這麼快就交到朋友,他們笑著教我,語言不一樣沒有關係,用手指也可以,還教我怎麼樣與對方搭上線(咦,這是搭訕?),怎麼樣可以一起玩。

    出門,很多東西都不是在意料之內,一如我們在菲律賓要去與鯨鯊一起游泳,不買行程怎麼去是個問題,我是一位很隨性的旅者,決定要去鯨鯊之旅只是兩天前,但是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我的攝影機有辦法在水下拍攝嗎?但是這麼難得的機會如果沒有照片有多可惜?一天之內要解決攝影與交通問題有可能嗎?

    規劃與問題解決都是自我效能很重要的能力之一。旅行,很需要這方面的能耐,當然,有時運氣也是很重要的,事情總是來一件拆一件,家長的規劃與問題解決能力,是孩子們心理韌性的最佳榜樣。

 

旅行,是人生中重要的學習

  1. 擴展視野,探索世界
  2. 挑戰自我,提升自我效能
  3. 重新認識自己
  4. 對人事物進行反思與增進耐力
  5. 豐富人生經驗

    旅行,不僅提供我們不同的體驗,也提供我們珍貴的回憶。回首人生,很多鮮明的記憶,都發生在旅行當中的插曲。

    帶孩子去旅行吧,讓孩子跟我們一起探索、一起經歷、一起學習!

Reference

Hayhurst, J., Hunter, J. A., Kafka, S., & Boyes, M. (2015). Enhancing resilience in youth through a 10-day developmental voyage. Journal of Adventure Education & Outdoor Learning15(1), 40-52.

Jesse Beightol, Jenn Jevertson, S. Carter, S. Gray, and M. Gass. “Adventure Education and Resilience Enhancement,” 2012.

Vikki Slee, and John F. Allan. “Purposeful Outdoor Learning Empowers Children to Deal with School Transitions.” Sports, 2019.

 

Shar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